Kaiyun中国Kaiyun中国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玻璃越薄,透光性能和柔性就会越好,重量也会随之减轻,但是太薄的玻璃又非常易碎。
轻柔和强韧,看似矛盾的一对形容词,却出现在了同一块玻璃上。在安徽蚌埠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记者见到了厚度仅有30微米——相当于一张A4纸厚度三分之一的柔性可折叠玻璃,据介绍,这片“薄如蝉翼”的玻璃可以重复折叠100万次不破损,这块玻璃材料被应用在了国内主流可折叠手机屏幕上。
“重复折叠100万次就意味着,如果你每天需要折叠手机100次,20多年后,这块玻璃依然完好无损。”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块技术世界领先的玻璃新材料,从原材料到核心制造设备,从生产工艺到生产环节,已经实现全链条本地化生产。
超薄玻璃是电子信息显示产业所需的关键核心材料,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国防科技等领域。其研发过程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高度复合集成,工艺技术复杂,生产难度大,过去,其核心技术长期被国际少数几家公司垄断,造成我国光电显示产业链关键环节严重缺失,产业发展长期受制于人,产品价格常年居高不下。
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0.12mm超薄电子触控玻璃的成功下线,打破了垄断,做到世界最薄的同时,也把相关产品的价格“打了下来”。
一块显示屏的玻璃可以占整个产品成本的三分之一,国产玻璃的成功研制,推动整个产品成本下降,消费者现在花较少的钱就能买到优质的电子产品。目前,我国的超薄玻璃市场占有率已位居世界前三。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总经理助理、先进玻璃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曹欣表示,玻璃作为传统产业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在今天它依然可以作为新材料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
不仅在大大小小的屏幕上,医药、航天、汽车、光伏等各个领域玻璃新材料都有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医药领域,疫苗等药品的保存需要特殊的药用玻璃,在以前这些也需要依靠进口。
全国三八红旗手、先进玻璃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功能玻璃研究所副所长石丽芬告诉记者,团队在前期有一定技术储备的基础上,花了一年多的时间集中科研攻关,成功研制出中性硼硅药用玻璃,填补了市场空白。
这项技术应用前景广阔,除了药品还可以用在化妆品等领域,目前该团队又开始进行适用领域更加广泛的药用玻璃研制工作。
“科技攻关就像沙砾成为玻璃的过程一样,没有坦途,依靠奋斗,终将璀璨。”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周鸣表示,玻璃从沙砾中来,向晶莹中去,恰如每个科研团队要走的攻关之路,恰如科技工作者对真理的信念与追求,恰如淡泊名利、敢为人先的创新之心。
据介绍,近年来,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一系列“中国首创、世界第一”的创新成果在这里实现并成功实施产业化,未来,该院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玻璃新材料原创技术策源地,为推动我国玻璃新材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光添彩。(记者 张毅璞 朱晓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