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郎慧 通讯员/祝健轩)近来,广州传统中轴线附近的越秀区洪庆坊社区中,一处名为小石集的连片危旧房屋启动“原拆原建”。据了解,小石集项目预计于今年九月底完工。
越秀区“黉桥·小石集”项目(下称小石集),涉及17栋建于上世纪60—80年代的1到4层低矮老旧建筑,共有商、住户45户82人。建筑多为砖木结构,部分楼栋经评估为C、D级危房,存在安全隐患,居住环境品质低下,亟待改造。
依托《广州市城镇危旧房改造实施办法(试行)》(下称《危旧房改造办法》),广州市将小石集纳入广州危旧房改造首批试点项目。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编制印发项目实施工作方案和改造试点方案,明确“企业+居民”小连片自主更新模式,确定“原拆原建”改造策略。
据测量,“原拆原建”前小石集西侧与邻近建筑中间的内街巷小石街,最窄处只有2.7米,消防车无法通行。经过多轮协调讨论,决定通过建筑首层设计骑楼退距4米,为消防车通行预留空间,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提高现状慢行系统的通行能力及体验感受。
小石集地处建筑高度密集的老社区,空间十分有限。此次“原拆原建”着力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用好《危旧房改造办法》及模块化建筑6%容积率激励的政策红利,推动小石集作为广州首个“原拆原建”同步增容的项目落地,激励业主包括权属单位北秀公司出资改造。
根据《危旧房改造办法》要求,此次增容面积主要用于电梯、公共走廊、服务配套等。Kaiyun中国业主收获物业提质增值、企业取得投资收益空间、政府实现城市更新提速,多方共赢局面促使“业主出一点、企业投一点、政府补一点”的筹资模式得以顺畅推进,成功为项目改造注入“源头活水”。
同时,项目成立共同缔造委员会,搭建“线上+线下”沟通议事平台,就项目建设方案广泛征求利益关联方意见,特别是帮助部分房屋面积存在争议的业主查册确权,并调整设计方案为其争取利益最大化。
项目充分落实“好房子”建设理念,通过工厂预制、现场快速组装的方式,有效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扬尘,减少了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缩短约3个月的建造周期。此外,还采用了节能玻璃、屋顶光伏体系等技术,打造绿色建筑。
通过在建筑内部空间抽疏,主体建筑中部区域巧妙腾挪18㎡用地及首层1.8米退缩位,新辟出一块“7”字型中庭区域补充空间采光,增加内庭院交流空间。结合周边建筑退缩空间打造社区交流小广场,补充完善周边无障碍通道,营造更加宜居舒适的居住环境。
项目公房部分规划建设4层,在项目一楼增设约250平方米公共服务空间,规划嵌入社区颐康服务站及普惠托育点,完善“一老一小”群体服务保障。此外,首层骑楼设置健康茶饮、新街市等功能用途,二到四层保留居住功能,引入项目建设方整体运营,将着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租商融合”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