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Kaiyun·(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作为全球领先的玻璃制造企业,云开中国持续推动行业技术升级,助力节能环保发展。

2025年中国平板玻璃行业:超白玻璃需求增长高端市场潜力大

日期:2025-08-10 浏览: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平板玻璃作为建筑、汽车、光伏等产业的核心基础材料,其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变化深刻影响着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技术创新、绿色生产与智能化改造成为核心驱动力。

  平板玻璃作为建筑、汽车、光伏等产业的核心基础材料,其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变化深刻影响着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技术创新、绿色生产与智能化改造成为核心驱动力。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平板玻璃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显示,当前,平板玻璃行业产能分布呈现“双极化”特征:华北地区依托河北沙河、山东巨野等产业集群形成全球最大产能基地,华东地区则凭借产业链配套优势聚焦高附加值产品。随着“双碳”目标推进,传统产能加速向中西部资源富集区转移,新疆、成渝等地通过低电价与硅砂资源优势布局新型生产线。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升级与产能整合占据主导地位,落后产能在环保政策倒逼下逐步退出,整体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

  建筑领域仍是平板玻璃的主要消费市场,但需求增速放缓,绿色建筑标准升级推动Low-E玻璃、光伏一体化玻璃等高端产品渗透率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带动天幕玻璃、HUD抬头显示玻璃等创新产品需求,单车玻璃用量显著增加。光伏领域受益于双面发电组件普及,光伏压延玻璃需求持续增长,成为行业新增长极。此外,智能家居、电子显示等新兴领域对超薄、高透光率玻璃的需求逐步释放,推动产品结构向高端化转型。

  《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平板玻璃行业通过总量控制、能效提升与低碳技术创新实现碳达峰目标。企业普遍加大环保投入,推广余热发电、氢能窑炉等节能技术,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同时,绿色建材认证、碳足迹标签成为市场竞争新壁垒,部分企业通过碳交易市场将减排成本转化为收益,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年中国平板玻璃行业:超白玻璃需求增长高端市场潜力大(图1)

  行业龙头通过全产业链布局、研发投入与产能扩张巩固领先地位。例如,信义玻璃在光伏玻璃领域形成技术壁垒,福耀玻璃深耕汽车玻璃智能化与轻量化,南玻集团在电子玻璃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头部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整合区域产能,提升市场份额,同时加速布局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规避贸易壁垒。

  中小企业在资金与技术实力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深耕细分市场实现突围。部分企业专注于超薄触控屏基板玻璃、防火玻璃等高附加值产品,通过定制化服务与快速响应机制满足特定客户需求。另有企业通过与头部企业合作参与产业链分工,例如为光伏组件企业提供配套玻璃原片,形成协同发展生态。

  外资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定份额,但本土企业通过成本优势与政策支持逐步缩小差距。国际合作方面,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引进与合资建厂提升竞争力,例如与欧洲企业合作开发低碳玻璃生产工艺。同时,中国平板玻璃出口量持续增长,东南亚、中东成为主要出口目的地,企业通过本地化生产贴近市场需求。

  绿色建筑标准升级推动Low-E玻璃、中空玻璃等节能产品需求增长,企业通过研发三银Low-E玻璃、智能调光玻璃等提升产品附加值。此外,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市场爆发式增长,光伏幕墙、光伏屋顶等应用场景拓展,带动光伏压延玻璃需求激增。

  新能源汽车对续航里程的追求推动汽车玻璃向轻量化转型,2.1mm超薄钢化玻璃应用比例提升。同时,HUD抬头显示、AR导航等功能集成要求玻璃具备高透光率与低反射率特性,天幕玻璃渗透率快速提高。企业通过研发夹层玻璃减重技术、智能调光膜等满足市场需求。

  双面发电组件普及推动2.0mm超薄光伏玻璃需求增长,企业通过提升窑炉热效率与原材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此外,BIPV市场崛起催生对透光率、强度要求更高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玻璃需求,企业加速研发与之匹配的产品。

  超薄电子玻璃在智能手机、折叠屏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国产替代进程,国内企业通过浮法工艺改进与离子交换技术突破实现0.1mm以下超薄玻璃量产。同时,高铝玻璃、微晶玻璃等高端产品研发加速,满足5G通信、可穿戴设备等领域需求。

  氢能窑炉、电熔技术等低碳生产工艺普及,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企业通过构建循环经济模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例如废玻璃回收率提升、生物基材料应用等。此外,碳足迹标签、绿色建材认证成为市场准入新标准,推动行业整体低碳转型。

  生产端,AI视觉检测、工业机器人等技术推动“黑灯工厂”普及,企业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运营成本。产品端,智能调光玻璃、自清洁玻璃等功能性产品渗透率提升,满足智能家居、绿色建筑等领域需求。

  超薄玻璃、高强Kaiyun玻璃、导电玻璃等特种玻璃研发加速,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突破技术瓶颈。例如,某企业研发的0.05mm超薄玻璃已应用于高端电子显示领域,另一企业开发的低辐射镀膜玻璃实现建筑节能率提升。

  企业通过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建厂规避贸易壁垒,同时通过技术输出与品牌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例如,某企业在印度新建光伏玻璃生产基地,贴近当地光伏市场需求;另有企业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行业话语权。

  投资方向建议重点关注光伏玻璃、汽车智能调光玻璃、电子触控屏玻璃等高增长领域。同时,低碳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具备政策扶持优势,例如废玻璃回收利用、氢能窑炉改造等方向投资回报周期较短。

  华东、华南地区依托产业链配套优势适合布局深加工项目,中西部地区凭借资源与成本优势适合发展原材料与基础玻璃生产。此外,参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一体化战略的企业可享受政策倾斜,例如产业园扶持、税收优惠等。

  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趋严是主要风险因素,建议通过多元化供应链、长期协议锁定成本。同时,关注技术迭代风险,避免投资落后产能。长期来看,具备技术储备、规模优势与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有望在行业整合中脱颖而出,投资者需以长远眼光布局核心资产。

  如需了解更多平板玻璃行业报告的具体情况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国平板玻璃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