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传来重磅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起草了《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并于近期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充分反映光伏行业企业诉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现向各单位公开征集对《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请各有关单位结合光伏行业实际情况,重点从价格行为规范、价格调控机制、价格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及其他等方面,提出对草案的修改意见、建议及理由。
隆众资讯分析师方文正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价格法修正草案》是应对目前上游原料端“增产不增利”困局的关键法治工具,可以通过完善低价倾销认定、强化数字经济监管及提升违法成本,推动光伏市场从非理性竞争转向效率与创新导向。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对记者表示,目前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标准、明确最低价格等“反内卷”措施,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真正解决这次产能出清,还得依赖市场自发调整。
所谓“内卷式”竞争,《人民日报》最新指出,通常表现为片面追求低价格的过度同质化竞争。新时代以来,我国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产品表现亮眼。但也有个别新兴行业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不仅降低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而且阻碍行业健康发展。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反内卷”在国内已提升至国家战略行动高度,光伏作为当前同质化低价竞争和产能阶段性过剩问题突出的行业,是本轮“反内卷”的核心阵地。
彭澎告诉记者,当前“反内卷”背景下,光伏行业面临的局面确实更为艰难。行业未来巨大的前景是共识,这与过去钢铁、造船不太一样,这两个行业未来增长的天花板比较有限,所以现有产能的出清,很多企业也能够接受。
在彭澎看来,光伏行业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未来天花板仍然非常高,甚至看不到顶,市场很大,未来只要能在其中占据一小块立足之地,就意味着巨大商业利益。二是光伏的技术进步还没有停止,导致产能兼并非常困难,兼并而来的产能很有可能过两年因为技术落后要退出,不像其他行业的产能兼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出现严重减值,这使得光伏行业去产能的过程格外艰难。
内卷现象愈演愈烈,为光伏行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据了解,2025年以来,我国光伏行业制造端总体呈现大幅下降趋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电池片、组件产量增速保持在15%以下,多晶硅、硅片产量出现负增长。价格端,上述四大环节主流型号平均价格较2020年以来的最高价格降低88.3%、89.6%,80.8%、66.4%。出口端,光伏产品出口额连续两年同比下降,1-6月出口额同比下降26%。
目前,我国光伏行业约有110家上市公司,市值总和超过万亿元,但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光伏产品价格下滑的同时,企业效益也一降再降。行业权威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31家A股上市光伏主产业链企业整体净亏损125.8亿元,亏损幅度同比增加274.3%。
不仅如此,光伏行业全产业链各环节均陷入大面积亏损状态,亏损规模前所未有。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有超40家企业公告退市、破产或兼并重组。
事实上,“内卷式”竞争导致利润缩水仅是一方面,它还驱使行业走向低价倾销、过度营销、技术模仿抄袭和资源的过度消耗等各种错误方向,最终削弱行业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对消费者而言,“内卷式”竞争也不是好现象,因为低价往往伴随的是质量下降和服务缩水。
当前,“反内卷”浪潮正席卷多个重点行业,从中央到部委,一系列“反内卷”措施密集出台、不断加码,推动“内卷式”竞争治理走向深入,为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与此同时,汽车、光伏、钢铁、水泥、造纸、银行等多个行业也纷纷响应、积极跟进,共同掀起这场“反内卷”风暴。
近期,“反内卷”力度不断加大。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内卷式”竞争,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制度改革,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推动要素顺畅流通,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具体到光伏行业,缓解“内卷式”竞争的行动已逐步展开。以近期为例,今年6月末,市场消息显示,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宣布自7月起集体减产30%,率先迈出关键一步。
多晶硅作为光伏产业链的原材料,是“反内卷”的命门。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的通知,将对41家多晶硅企业开展节能监察。其中,硅料龙头子公司全部纳入。
国元证券研报指出,此项政策并非孤立行动,而是国家层面针对光伏产业链“反内卷”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关键一环,此次节能监察与配套政策有望加速行业落后产能出清。
针对行业“内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近期公开表示,目前,光伏行业遇到了不少的挑战,也正在进行深刻的内部调整。一是要从竞争到竞合,加强行业自律;二是要从分散到联合,提高行业集中度;三是要从去产量到去产能,标本兼治;四是要从量本利到价本利,提高定价水平;五是要从红海到蓝海,用创新四化来增加价值。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就修订《价格法》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将整治“内卷式”竞争与价格治理深度绑定,为“内卷式”价格竞争踩刹车。据悉,这是《价格法》实施27年来的首次修订,主要聚焦当前“价格内卷”等热点问题,透露出中央决策层以生态治理思维重构传统价格监管框架的强烈信号。
从实践来看,前期多个部门和行业协会打出“组合拳”后,“反内卷”声音持续高涨,光伏产业链尤其多晶硅价格逐步回升。
今年7月份以来,多晶硅环节呈现回暖迹象,硅业分会7月2日数据显示,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40万元—3.80万元/吨,成交均价3.47万元/吨,环比小幅回升0.87%。此后,连续三周硅料价格大幅上涨。
最近两周,硅料价格环比涨幅有所收窄。本周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4.5万元—4.9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72万元/吨,周环比上涨0.21%。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4.4万元—4.5万元/吨,成交均价维持在4.43万元/吨。
整体来看,短短一个多月,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同比增长了36.02%。不仅如此,硅片、电池片、组件的价格较上个月也均有所回升。
方文正告诉记者,硅料价格上涨反映了限价等政策对供给端的引导作用,但目前光伏产业链实际的盈利修复,仍需观察需求端配合及政策细则落地情况,短期光伏市场预期调整可能快于实际价格传导。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前提下,随着行业回归规范化有序竞争,以及潜在供给侧改革政策逐步完善和落地,光伏产业链有望迎来价格合理回升和盈利修复,基本面有望得以夯实和改善。
彭澎对记者表示,目前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标准、明确最低价格等“反内卷”措施,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真正解决这次产能出清,还得依赖市场自发调整。今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光伏装机或将大幅萎缩,特别是明年开始,对各家企业来讲,关闭自己的产能也是当务之急,以保证自身生存下去的能力。所以,最终我们还是希望通过市场、政府的多方力量,共同解决这场内卷竞争。云开(Kaiyun)云开(Kai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