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太平洋汽车技术频道】日前,长城汽车在河北保定总部举办了主题媒体开放日活动,太平洋汽车作为受邀媒体深度参与其中。
此次活动聚焦品牌35周年技术积淀,我们重点探访了长城汽车旗下的动力系统实验室、安全碰撞实验室、特嗨氢能检测中心,以及跻身全球零部件百强的精工汽车工厂。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硬核技术阵地,揭秘长城汽车35年来的发展成果与技术实力。
首先我们来到动力系统实验室,规模总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相当于55个标准篮球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发动机试验室之一,拥有发动机试验台共70套,可满足发动机的机械开发、燃烧开发、性能标定、可靠性、排放、环境模拟、NVH、Benchmark等综合测试分析能力,可以模拟120种极端工况,覆盖全球100%用车场景。
现场展示了长城汽车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量产的水平对置8缸+8DCT摩托车动力总成。这款产品搭载在长城灵魂摩托上,其拥有2000cc大排量,发动机最大扭矩190Nm/4500rpm,最大功率113kW/6500rpm,性能表现出色。
这款发动机得益于8缸对置布置,可实现往复惯性力和惯性力矩的全平衡,点火间隔小(90),波动激励较四缸机降低30%;水平对置可以降低重心(较L/V型),利于提高整车操控性。与8挡+R挡手自一体变速器的组合,通过更高的高档速比,降低高速时的发动机转速,兼顾了燃油经济性;具有R挡功能,实现摩托车倒行。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长城汽车新建成的安全碰撞实验室,实验室总投资5.1亿,总建筑面积5.7万平米,为亚洲最大试验室,相当于10来个标准足球场。
采用五区八轨功能方案,分为ABCDE五个碰撞区,有8条微型牵引轨道,在B区域主要进行对碰和侧碰试验,有50公里对碰(MPDB)、64公里小重叠碰撞、所有市场上的侧碰工况(MDB、AEMDB、ACMDB、SCMDB等)、北美未来90公里OMDB碰撞、追尾工况,以及不同角度、不同速度的对碰测试。
碰撞区域的透明地坑是个亮点,可以拍摄碰撞发生时车底的镜头。除了运行轨道,其它位置都是玻璃,下层是110mm厚的承重玻璃,可以承受2头5吨非洲象的重量,上层是可替换的透明硬板,配合下面的拍摄相机,能够把底部的变形情况清晰的记录下来。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特嗨氢能检测中心,始建于2016年,整体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研发设备及基建总投资约5.7亿元人民币,包括主体综合测试区、供氢及液态储氢加氢区、能源供给区,拥有标准实验室12个,引进欧美各类高尖端设备240余台套,在储氢安全性,燃料电池、系统性能,整车性能等领域形成百余项检测能力。
氢能检测中心包括国内第一座105MPa高压氢气循环测试设备,其综合测试能力居于世界前列,拥有60万+小时的测试经验,已获得CANS、CMA双重机构认定。
目前特嗨氢能已突破多项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瓶颈,并陆续推出了储氢瓶、瓶口阀、减压阀、储氢系统、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总成匹配控制、燃料电池整车等一系列产品,所有产品样件均经过材料级、性能级、安全级等1000余项系统性综合测试分析验证。
现场展示了长城汽车目前已投入市场的氢能源巴士、氢能源货车、氢能源环卫车、氢能源重卡等车型。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精工汽车工厂,占地面积30000平米,具备整车车身冷冲压、高强板、铝成型、热成型模具工装开发能力,长城汽车核心覆盖件均由精工汽车开发,包括赛弗哈弗、长城炮、欧拉、魏、坦克等车型。
产品销往欧洲、亚洲、南北美州等汽车发达地区,客户遍布20个国家,为宝马奔驰劳斯莱斯雷诺、斯特兰蒂斯等国际知名品牌提供产品和服务,出口业务占总业务量>60%。
热成型领域,精工汽车掌握直接热成型、间接热成型、水浴热成型等多种热成型技术(最高强度可达2000MPa),是普通高强板5倍以上,其中水浴热成型技术为行业首创,长城汽车首家应用,为整车安全、防腐提供有力保障。
在长城汽车35周年之际,长城汽车发布了第二季度的业绩快报,2025年第二季度,长城汽车营收523.48亿元,同比增长7.78%,环比增长30.81%,是历史最佳的第二季度营收表现;二季度净利润45.86亿元,同比增长19.46%,环比增长161.91%,是历史最好的单季度净利润表现。
2025年二季度,长城汽车累计销量31.30万辆,同比增长10.07%,环比增长21.87%,是历史最佳的第二季度销售表现。其中二季度新能源车型销售9.79万辆,同比增长33.7%,环比增长56.4%;海外市场实现新车销售10.68万辆。
35年前,当魏建军临危受命,接手那家风雨飘摇的保定乡镇机械厂时,恐怕难以预见,自己将亲手缔造出一个怎样的汽车帝国。如今,长城汽车的版图已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全球用户规模超越1500万,销售网络遍布五大洲,超1400家海外销售渠道构筑起坚实的出海基础。
35 年过去,魏建军当年“活下去”的朴素愿望,早已长成了支撑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参天大树。而那些藏在动力实验室、碰撞测试场、氢能中心里的技术密码,还在续写新的故事关于一个品牌的坚守,更关于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底气。(文:太平洋汽车 彭浚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