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李代姣)走进邯郸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洁净明亮的现代化厂房里,智能化产线有序运转。在这条产线瓦功率的发电玻璃产品下线万平方米。
玻璃能发电,其中的奥秘就在玻璃夹层中的碲化镉薄膜,它的厚度只有4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20,但在太阳光照射后会产生电子运动,从而“变身”可发电的半导体。
工作人员正在对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进行质检。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隽 摄
相较于传统的光伏材料,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光电转换效率高、弱光发电效应好、安全环保,代替传统建材能够实现建筑节能减排。技术团队自主创新更是带来光电转换效率的不断提升,如今光电转换效率已达17.7%。10块玻璃一年的发电量,就能满足一个家庭全年的用电需求。
当阳光点亮灯光,折射的不仅是发电玻璃的单点突破,更照见了河北新材料产业跃升的整体态势。从细分领域的高端突围,到宏观产业的集群共振,河北正为制造业发展锻造新材料基石。
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新材料产业是国内外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新形势,河北将新材料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省级层面设立专项资金池,支持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重点项目建设。
近日,在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院一间实验室,天津工业大学教授李振环正在对低膜阻低渗氢聚苯硫醚纤维隔膜进行气密性测试。这款膜可以有效阻隔碱性水电解槽内混合气体,保证气体纯度,已占据国内碱性水电解槽制氢30%以上的份额。
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先进膜材料及应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平台,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实验。
作为全国石油化工基地,沧州拥有聚酰胺、聚丙烯等膜材料上游原材料的充足供给;拥有东鸿制膜、沧州明珠等膜产业相关企业千余家,已形成产业集群雏形。沧州市目标明确——打通创新全链条,与膜领域创新技术方面全国领先的天津工业大学“牵手”,引入高端技术成果,在沧州落地转化。近两年间已引入研发团队和项目31个,孵化公司14家,助力沧州打造膜产业发展高地。Kaiyun中国
以创新为核心,技术突破打通产业经脉,河北各地立足资源禀赋,聚链成势,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集群。
在邢台,当地布局新材料产业五个重点发展领域,着力推进先进钢铁材料、特种合金、绿色化工新材料、特种玻璃及玻纤材料、前沿新材料集聚发展,使技术往高端、产品往终端发展,越来越多关键材料实现国产化突破,更多高性能新材料落地。
在承德,与钒钛相关的新材料项目不断“上新”。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钒钛资源基地,当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钒钛开发、应用一体化发展,打造钒产业链、钛产业链和以钒钛新材料为基材的装备制造产业链,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初步形成集采选、冶炼、深加工、研发设计于一体的钒钛产业体系。
在邯郸,依托中船特气、邯郸中建材、金力新能源、龙凤山铸业等链主企业,着力打造特种气体、特种玻璃、锂电池材料、新型功能陶瓷、铁基新材料等5条产业链,加快建设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聚集高地。
新材料产业在河北多点开花,彰显产业发展硬核实力。来自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北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比去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5.2%。1至5月,新材料实现营收1326亿元,实现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295.3%。
技术赋能,模式创新,产业生态协同升级,河北新材料产业正在“千亿赛道”加速奔跑。从沧州功能性膜材料的纳米级突破到承德钒钛基地的全链条掌控,从张家口氢能走廊的零碳运输到邢台光伏玻璃的全球定价权,河北新材料产业奋力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